《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察物体》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观察物体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丽的学校):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及通过玩手中的长方体并猜出颜色这个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纸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纸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师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在质疑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通过本课教学,再一次给了学生与伙伴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思维的能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几何知识的教学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是帮助学生建立间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时教师先出示实物纸箱,让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状,感知到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从面认识物体的上面、正面和侧面。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抽象的实物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并能从这三个面观察到物体的不同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让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学会了知识,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2“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简单的物体,初步把立体图形与其视图联系起来。这对于二年级的孩子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把握不好容易造成学生观察的疲惫,空间观念得不到发展。因此这节课对我而言,重在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从而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活动中,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教完本课后,感触较大,反思如下:
一、以观察活动为基础,在多次体验中建立影像与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空间的想像能力。
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凭空而生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培养和发展。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也不相同,教学时以观察活动为基础,安排了多次观察物体,经过前后两个面的、前后左右四个面的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观察,逐步积累判断方位的经验。
二、利用肢体语言,突破教学难点
对学生而言,左、右观察到的图形的判断是一个难点。在让学生观察的过程中,通过他们观察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在观察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在观察水杯时,充分利用这一点,突破教学难点。在学生从左、右两个方向观察水杯时,用肢体表示出来自己看到的水杯样子,学生一边手臂叉腰,一边欣喜地发现水杯的柄在我的右(左)边,从而选出正确的影像。
以上两个方面是在教学这节课中的成功之处,但也存在不足之处。
一、观察对象的具体化造成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不够
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观察物体时,都安排了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如:水杯,通过具体的观察,判断出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不同结果,学生完成的情况尚可。但是在练习中,学生面对抽象的图片观察,出现的错误较多。原因有二:1.学生不会读题。2.空间想像能力较差。在教学这节课时,应该安排一道类似的题目,根据学生观察的情况提出注意点,可能会更加完整一些。
二、师生交流较片面,不能面向全体学生
在我的课堂中,与学生的交流,往往出现一种现象:得到所谓的正确答案后,不再给其他学生机会去表达。长此以往,可能会影响部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其实,不管学生说的是否重复,都应该让他们多锻炼说话的能力。特别是学习困难生,要多给机会让他们说,重视他们的课堂表现。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3《观察物体》是鲁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为了上好这节课,课前我做了很充分的准备,比如拍了学校的一些照片,学生的照片,准备了动物玩具等实物,纵观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节课的我首先以本班同学的照片进行猜猜他是谁的活动巧妙引入,新颖有趣,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课已始,趣已生的效果。接着再以为什么刚开始猜的时候我们不敢确定谁的对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在猜中思考,在思考中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2.主体参与,探索新知。
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发展人的主体性。基于此,新课以观察恐龙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分3个层次观察恐龙,依据课本又拓展了课本,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设计时始终围绕着“自主参与,深刻体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主意识,从而主动的探索新知。并且注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3.联系生活,实践运用。
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本节课大量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如让学生观察熟悉的小汽车,欣赏学校的雕塑照片、同学们上课的情景照片等,贴近了学生,延伸了学习。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确实就在我的身边!
总之这节课努力遵照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4五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这节课的知识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学这个内容时我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此处隐藏7517个字……后我再问:“观察图,为什么同是一个杨桃,怎么形状不同?”学生们一下就说到是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这就使主题图和本课的教学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为下一步的教学进行了铺垫,同时也引出了课题,可谓一举多得。
第二让学生观察,自主学习,探究出观察物体的一些规则。每个小组观察准备的长方体学具,同时我出示以下问题
⑴长方体有几个面?能否一次看到所有的面,你可以看到几个面?
⑵怎样可以看到三个面,哪三个面?
⑶怎样可以看到俩个面?
⑷怎样可以看到一个面?
⑸最多看到几个面,最少看到几个面?
⑹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因为孩子坐的位置不同,因此在小组内回答这些问题时也不同,这样设置,可以让每个孩子都通过观察,说出观察的结果,而听者则需要坐在自己的位置去评价其他坐在别的位置上孩子说的话,需要最大限度的发挥空间想象力,同时我也发现一些孩子不时站起来侧身去体会别人位置上观察的结果,好验证别人说得对不对,可以说,学生们动了起来,是思维动了。
第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我分别出示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提问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然后让学生提问,再由其他学生回答,课堂一下就活跃起来,学生分别提出了从上面,左面看是什么形状?其中圆柱体如果()这样摆放,从上面看是长方形,这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自己提出来,同时伴随着争论,有些说是圆形,有些说是曲形,孩子们的思维在碰撞,观点在交流,从而让学生在交流中明理,在争论中内化知识。在这样的氛围里,教师罗唆的讲解不见了,剩下的是孩子们主动的求知,探索,发现,教师只是组织者,实现了角色的转变。
第三设计开放题。如出示这一组图(从正面看一个是圆形,一个是长方形)思考:从正面看到的的这两个图形,它们可能是哪两个立体图形。学生们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把本节所学揉合在了一起,其中有一个孩子说是两个圆柱体,这是我在备课时所没有备到的,孩子很有创新意识,当我告诉他我都没想到时,他是那么自豪,孩子有了成就感,这对他的成长将是一笔不可多的的财富,他会带着这份荣耀进行未来的数学历程。
第四联系实际。在课的最后,我搜集了从不同角度拍的黄山图片,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感受,许多孩子都说从不同角度看黄山形状也不同,和数学课联系上了,我反问:“难道只看到了本节的‘观察物体’了吗?”这时有孩子说景色太美了,佳文同学竟说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看高低各不同”,孩子的思维开阔了,最后我总结到:诗人在作诗时经过细致的观察,才写出优美的诗句,我们的数学是体现在各个领域的,让我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4在教学“观察物体(一)”一课时,在学生认识了物体的“正面”、“上面”“侧面”以后,我让小组自由讨论课本的实践题“站在不同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几个面?”为了便于观察,我特地允许他们可以自由走动,寻找答案。看着他们在讲台边快乐地转来转去,我沾沾自喜“站在不同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3个面”的正确答案马上就可水到渠成了。谁知在反馈时有的学生告诉我“站在不同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3个面”,而有的学生告诉我“站在不同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5个面”,全班学生就这样分成了两派,相持不下。我严肃地重复着第二种回答“最多能看到5个面吗?”这一反问,认为能看到5个面的那些学生顿时一愣,继而默然地垂下了头,虽然有个别同学暗地里不服气地自言自语“没错嘛,就是5个面”,然而更多的则是沉默,不作声,课堂上因为老师严肃的一问全然没有了刚才相持,争论的气氛,我顿觉师威的负面力量,于是我及时调整了心态,微笑着绕着讲台转了一圈,自言自语地说:“看来5个面也蛮有可能的嘛,谁愿意当小老师上来说说到底最多能看到几个面?”于是气氛 又活跃了起来, 两派学生争着上来讲解示范,就在他们讲解示范的争论中,突然有一个学生发现新大陆似的嚷起来:“我知道了,我知道为什么有的是3个面,有的是5个面,3个面是算一次的,5个面是算合起来的”,另一个学生也恍然大悟“噢,原来他们算的是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而我们算的是合起来最多能看到几个面,难怪会不一样啦.”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学生激动地喊起来“老师,老师,我也发现了,书本上这个问题提得不好,它没有讲清楚是算一次还是算合起来的。”众生附和,我被这一连串的知道、发现愣住了,再仔细地读了读课本上的那句话“站在不同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的确,问题中没强调一次,那就既可以理解为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也可以理解为合起来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当时我一激动,也不管学生的观点是对是错,至少这些学生认真思考,敢于批判书本权威的精神是值得赞赏的,于是我及时表扬了这些学生。.这时一个学生若有所悟地大声自言自语“原来,书本也会有错啊,以后我可一定要认真思考。”
教育教人求真,学习要先学做真人。21世纪的教育,呼唤思考型的人才,因而教师的职责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成为孩子们学习的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鼓励挑战权威而不是拿出现有真理的人。至少,我庆幸自己当时没有以师威压人,把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硬生生的塞到学生脑中,而是鼓励学生进行独立观察,发表独特见解,从而激发了他们科学批判权威的勇气,并从中认识到思考的重要性。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5这一课学生在“拼摆”和“观察”中探讨从正面、侧面、上头看到的是什么图形。要让学生能经过想象,从实物中抽象出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体会多种摆法,但不要求学生个个都要摆出不一样的摆法。
教学时经过小游戏因如要学的资料进行新授教学。新课教学时,先让学生收集信息,了解信息窗中的活动场景,给学生创设观察的氛围。紧之后根据所给信息提出响应的问题“他们分别从不一样的面看到了什么形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动手摆一摆,从不一样的位置去观察、去发现。小组成员在合作的过程中分别从正面、侧面、上头去观察物体,并将观察到的形状互相交流,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教学思维模式与学习习惯。在此环节中,对于学具的使用教师交代得不清楚。学生在观察时的方法指导还不够确切和详细,并且由于学具太小,不利于学生观察,观察的实效性降低。
在观察了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后之后又让学生观察“再加一个正方体,从不一样的方向看会是什么形状呢?”本环节让学生与同伴充分说明自我的想法,并倾听他人的看法,从而进一步与亲身实践结合起来,跟上步伐,作验证。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前面是对所给的物体进行观察,在前面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如果从正面看,还是这个形状,再增加一个正方体能够怎样摆呢?”这一问题,使学生的逆向思维得到训练。在问题的交代过程中,我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比较肤浅地指导学生拼摆的过程。这个环节经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聚集每个组员的想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拼摆的过程中体验同一个形状拜访物体的多样化。
教完这堂课,我觉得,虽然这节课的操作性很强,可是由于学具太小,四人小组观察的时候学生观察得不明显,最好小组中有一套大的正方体,这样便于操作和观察,使学生的观察具有实效性。
文档为doc格式